5.1 为什么需要选择解决方案
当客户成功逐渐被接受,相关团队开始重构组成新的组织或团队,这时候就需要科技的介入,提高流程运行效率,减少人力成本。
客户成功,不管是大客户、中型客户还是小微企业,都是在和“数据”打交道,就是在不断将数据转变成信息,信息转变成新行动。
数据是客户成功的命脉,一切从数据开始。
数据集合
和客户相关的数据,可能会包括:
- 社会学属性:行业、地区、企业大小等
- 客户的年限
- 购买行为:功能、付款等
- 服务支持
- 日常互动
- 参加的培训(线上、线下)
- 产品使用数据(庞大的数据量)
- 调研信息
- 实际终端使用用户等
如果是类似SaaS的订阅模式,还得包含:
- 初始合同价值
- 当前合同价值
- 合同价值变化
- 续签情况:付款和服务到期时间差、付款周期等
- 扩展购买
- 推荐其他客户使用等
这里包含大量的数据,整合了越多有效的信息,对客户越了解,也就能更有效的做客户关系管理,特别是在客户健康度评分模块,就是对客户多维度的数据的一个综合计算,洞察客户是否存在流失风险,是客户成功最重要的模块之一。
总的来说,科技对客户成功的无外乎以下几点:
- 优化CSM的效率
- 增加对客户的洞察,让每次和客户的接触更有的放矢
- 可规模化
- 增加协作、交流、信息可视化的效率
- 更好团队管理
下面对每点做个简单剖析,科技是如何实现这些价值。
优化CSM的效率
效率的关键就是资源(人力/物力/财力)的合理配置,好钢用在刀刃上。在没有整合客户相关的大量数据,缺乏对客户的洞察,没法指导我们的相关行为。
在之前:我们只能根据客户合同的大小来粗略的分配资源,比如合同小的客户低频接触,合同大的客户高频服务等。
现在:因为有了数据,除了合同大小,还有客户的产品使用数据等,至少8个维度的客户数据(综合计算成健康度),一方面,我们知道需要把时间分配在哪些客户上,另一方面,能精准的知道客户是产品使用问题,还是有bug,还是其他原因,进而更有效的进行问题处理。
增加对客户的洞察,让每次和客户的接触更有的放矢
其实上面已经提到了一点,更多维度的客户信息整合,能准确知晓客户问题,对症下药。而不是像之前,对客户的健康度没有任何把控,全凭和客户的沟通才能被动发现问题。
此外,这些信息还对其他部门了解客户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业务驱动力,如下:
- 客户服务支持:在服务中不仅需要知晓历史服务记录,还可以在洞悉客户健康度的情况下,提供更多的主动服务,甚至扩展销售
- 产品经理:通过客户的庞大数据,更清楚做需求评审,茶品优化等
- 咨询服务:作为客户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毋庸置疑需要详细的客户数据
- 销售:续签和扩展环节需要先了解客户,另外销售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匹配,找到销售线索匹配的现有客户,帮助提高销售转化
- 市场:口碑/推荐、案例研究、用户小组这些都是市场的职责,都离不开数据支持客户筛选
- 管理层:老板能自己查看全盘甚至单个客户的情况,不再是每次都要单独拉取数据
可规模化
随着客户数量的增长,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2个:
- 更大的客户成功团队
- 引入科技手段
准确的讲其实就一种方案:2者的结合,否则就变成了客户成功团队要随着客户数量增长无限扩容,同时伴随着一定是人效的快速下降。另外,人是商业运营中成本的最大消耗。
很简单的逻辑,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,1000个客户需要10个人的CSM配置,但是有了工具,这10个人还能再容纳1000个客户的量,从而实现边际成本越来越小的正面结果。
增加协作、交流、信息可视化的效率
随着业务增长客户变多,团队也会壮大。伴随而来的是,一定是更多的协作、交流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。
这个不可避免,但是如何最小化内耗?这就需要系统来统筹所有流程,包括做相同事情的人,需要共享的信息,每个人物的状态和协作的人,流程效率的把控等。
这是除了基于数据提供客户分析和洞察之外,科技或工具带阿里最大的便利,通过工作流让协作和交流变得更加清晰和高效,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。
至于信息可视化,这是协作和交流过程中必须要的模块,大家能在对客户、任务等信息有统一认识的情况下,才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。
更好的团队管理
这个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,大多数企业通用型软件,都是管理诉求,让组织架构内的每个层级能清晰的知道现状,预测未来。
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四个点,通过这4个点实现团队的管理和执行的有效监控:
- Plan,制定计划
- Do,执行
- Check,检查或复盘
- Adjust,调整优化
此外,除了执行监控,还实现对团队效能和财务管理的诉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