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户成功经理应该负责多少客户
当我们有客户并开始实施客户成功后,一个棘手的问题来了,我需要多少客户成功经理?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。
在成熟的SaaS市场,有2种观点,主流的基本按照1个CSM/200万刀ARR来进行推演(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,具体情况具体看),另一种观点认为得按照不同客户分群的具体需求具体拍板。
其实,国内很多SaaS公司都处于死不了,活得也不太好的尴尬局面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效率低成本高,导致利润率低,虽然能获取大量新客,甚至能保持不错的客户留存,但是付出的人工等其他成本不菲。
下面就分别做详细介绍,并做简单比较,方便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能有所参考。
200万原则
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雇佣客户成功团队,认为这是一个增加开支的部门。毕竟,一开始并不会失去自己的大客户,为什么要花钱组件客户成功团队来做主动管理?客户服务支持部门不是一样么?
下图以200万刀为标准,按照客户合同大小进行客户数量划分,可以看到随着客户体量逐渐变大,客户成功经理的主动管理变得更加重要。你会发现,根据客户合同大小进行分群,可以更加精准的定位自己的职能:
对于100K的客户,每个客户成功经理负责的客户很少,如上图只有5~20个客户,就需要话更多的时间和客户保持更密切的联系,并非常了解客户的活跃情况,并能提前解决客户风险点
对于20K的客户,客户变多,但是还在属于需要主动管理的范畴,同样需要CSM非常了解每个客户的产品使用以及客户自身的业务情况。如果有条件,甚至要了解客户的世界负责人,并做一一拜访
对于5K的客户,你可能只需要重点关注Onboarding阶段,后续通过自动化或程序化的操作来维护客户关系,你已经很难做到每个客户都非常了解了。不过,你也可以在全年200个工作日内,每天安排3~5家主动联系,了解客户的关键信息,同时在他们发起工单求助甚至放弃使用之前,主动解决他们的问题,并了解需求
对于1K及1K以下的客户,基本上只依靠强大的自动化系统即可,不过还是要针对是特定场景下的风险客户进行相应的人为处理。当然高效的被动服务,例如在线或者工单是要有所保证的
基本上,按照200万原则,基本上就是按照上述逻辑进行客户成功经理安排。
下面还有一些经验和建议,大家兼听则明:
一旦每个客户分群有了一定量的客户,在资金能支持的情况下,一定要在200万体量到达之前就要设置和招聘一个客户成功经理
例如,一旦你有2个或者以上大客户的情况下(50K以上),就应该招聘一个客户成功经理了
例如,一旦中型客户分群的收入能够自食其力,cover各方面开支,就应该立即招聘一个客户成功经理(一般一个分群300~500K的收入)
按需分配原则
和200万原则有不同观点的出发点在于,从收入(revenue或ARR)出发是站在企业的角度,和传统客户管理(仅仅把客户看做一个账号)没有任何区别,而不是客户的角度。既然说以客户为中心,我们还是要回归客户为中心这个本质原则来思考。
实际,也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答案,都得根据实际业务来定。但是总体原则有2条:
根据客户需求,特别是客户所需要的“恰当的体验”进行客户分群
针对每个分群中,根据客户的需求,不是企业的需求(收入、增长等)来进行客户分配
比如,某个某个分群都是大客户,一个客户经理只能负责5个大客户,100个客户就需要20个CSM。但是这个5是如何界定的,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了。
总体来说,一定是要在充分分群,并了解每个分群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客户分配,并不断尝试调整,直到达成合理的比率。
那么,这两种该如何选择
美国客户成功SaaS领头羊Gainsight也在这个话题做了很多分析,他们选择继续使用200万原则。当然,如果客户成功经理同时要负责新手启动(Onboarding),或者更复杂的业务场景,可能需要做适度调整,这个根据具体业务来定,但是,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标准,但是建议100万的时候就可以匹配一个CSM,这样管理会更高效,收益也可能更好。
例如,在市场营销SaaS公司Marketo,客户成功组织是按照100~800万ARR不等来进行客户分配,主要是因为客户主要是中小型企业(SMB市场),并且有完善的自动化客户管理系统,CSM的工作主要是关注风险客户。
相反,Gainsight基本是按照100万甚至更低来分配,因为产品比较复杂,需要CSM花费更多精力帮助客户实施落地,保证客户成功。但同时,在不断提高自动化的程度,希望能提升到200万的分配原则。
这里有3点很有启发,值得关注的点:
能自动化的就不要人来做:仔细盘查整体流程,哪些环节可以自动化,节省人力成本,也提高CSM积极性,谁也不愿意一直做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,特别是针对低价值和中小型客户,一定要想尽办法实现自动化管理
合理管理期望:所有客户都要合理管理期望,无论是产品和服务,不然都会陷入到无限恶心循环
客户分群导向的职能分群:简单理解,在你对客户进行分群之后,比如行业,医疗和教育,那么针对不同的行业客户,首先招聘行业经验丰富的CSM,然后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分配规则,不仅更加准确,更能因为细分垂直,大大提高效率和客户满意
总体来看,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角度,第二种更佳,但是从实际实施的角度来看,200万原则更简单落地。实际上,个人看来,两者并不冲突,200万原则更强调这个指标,后者更强调按需求分群后再根据客户分群来分配。
或许你可以这样去尝试:
首先,客户分群一定要有,之前我们也介绍过,可参考基本属性(公司大小、收入规模、人口学特征等)、需求、价值这3种分群方法
然后,每个客户分群,按照200万原则进行即可